以高校“点线面”服务矩阵助力县域基础 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3日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仲恺”)以高站位、深谋划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双百行动”,将高等教育资源和优势导入基础教育。通过“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帮扶活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以及博士团走进课堂等一系列举措,打造“点线面”服务矩阵,为县域基础教育事业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专业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背景

作为农业应用型高校,仲恺深刻理解教育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并且清晰认识到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对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至关重要。在深入实施“双百行动”过程中,仲恺紧紧围绕县域所需,利用农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优势,以校县共建项目和“一院一镇”结对为抓手,与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围绕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县域教育薄弱环节开展深度合作,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展现教育使命感。

二、举措

(一)点:“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帮扶活动

在今年寒假期间,仲恺积极动员在校学生组建多支“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其中外国语学院由11名品学兼优学生和专业教师组成的“语你同行”实践团深入“一院一镇”结对的小胜镇,面向当地178名中小学生举办为期5天的寒假英语语言文化营,为不同学段学员分别讲授英语基础知识和趣味文化。通过现场讲解、口语训练、游戏比赛等形式,引导学员提升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拓展文化视野。实践活动深受欢迎,学员人数远超预期,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情谊。突击队以“点对点”形式推动高校与中小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精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1月29日,“语你同行”实践团在坚真中学礼堂举行开营仪式

(二)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

为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丰富内涵和生动实践的思政课程,仲恺与丰顺县教育局共同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校局双方联合制定一体化建设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估标准,由仲恺提供教师培训和教材资源支持,协同丰顺县中小学共同研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县教育局组织当地中小学按照指导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在教学展示环节,来自丰顺大龙华学校、广州市南武中学、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和仲恺的6位思政课教师围绕“乡村振兴”主题进行教学展示,为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鲜活、生动的案例,也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共筑大中小学思政同心圆。

为进一步提升丰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在2023年9-10月,仲恺为该县教育系统55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举办为期一个半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邀请了高水平教师团队授课,围绕师德培养、专业能力、实践创新等内容设置了理论学习与跟岗实践、教学设计指导、送培入校等环节。通过集中学习和交流,有效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促进当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贡献了力量。

1月15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丰顺县教育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启动

9月14日,丰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

(三)面:博士团走进佛冈课堂

为推动高等教育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基础教育质量,在2024年春季学期,仲恺与佛冈县教育局合作开展“博士团走进佛冈课堂”系列活动。由23名仲恺教师组成博士团与佛冈县15所中学和中职学校进行结对,通过共建思政课、开展示范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生涯规划、骨干教师心理培训及学科前沿讲座、教学信息化系统建设指导等方式,帮助佛冈师生提高职业素养、开阔学科视野,为学校优化办学条件。3月5日启动至今,博士团已赴佛冈开展帮扶活动48人次,受到县教育局的高度肯定和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3月20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博士团走进佛冈课堂活动启动

三、成效

(一)结对县基础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在“点线面”服务矩阵推动下,仲恺面向结对县教师和学生、针对不同学段和学科、涵盖一二课堂和教育软硬件、跨越学期和寒暑假,与当地中小学及职校开展全方位全周期的结对帮扶,使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教师教学水平和理念、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条件均得到有效提升,为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通过开展县域基础教育帮扶,促进师生对县域一线了解,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教师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校县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校县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三)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仲恺的基础教育帮扶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结对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力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为推动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和教育强省建设,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